丝路遗韵在金城奏响!武音《交响组曲:敦煌妙染四帧》在兰州结项
4月18日晚,武汉音乐学院2024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《交响组曲:敦煌妙染四帧》结项演出在兰州大学上演。这部以千年敦煌文化为魂、现代交响语言为体的原创交响组曲,在敦煌文化的发源地甘肃奏响历史与当代的时空对话,为历时一年的全国高校巡演画上句点。
作品以敦煌研究院学术成果为根基,选取唐代四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乐舞壁画,创造性转化陈应时教授《敦煌乐谱解疑辩证》研究成果。创作团队巧妙融合西域木卡姆调式、唐大曲结构等元素,运用西洋现代作曲技法重构五弦琵琶、筚篥等敦煌古乐器音色,通过序曲与四乐章“起承转合”的宏大叙事,让沉睡千年的敦煌乐谱在交响之乐中焕发新生。
据了解,该项目由武汉音乐学院五位博士作曲教师反复打磨创作,集结作曲系、中乐系、管弦系等150余名师生百次排练提升质量。自2024年11月武汉琴台音乐厅首演以来,先后走进武汉大学等8所高校,以“移动的美育课堂”形式惠及数万学子。此次回归敦煌文化发源地,在兰州大学的结项演出更显深意,舞台背景投射敦煌乐舞图、莫高窟、鸣沙山等实景图像,在光影交织中重现丝路驼铃、飞天飘带的历史脉动,千年文明的肌理在音符流淌间触手可及。
作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十周年的献礼之作,此次兰州演出标志着作品完成从艺术创新到文化溯源的闭环。兰州大学团委副书记王睿娜表示:“当《敦煌引》的萨塔尔琴与莫高窟的千年回声共振,不仅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要求的生动践行,更彰显着当代学人守护文化根脉的使命担当。”
近年来,武汉音乐学院深入贯彻实施“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,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、体现中华文化精神、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,思想性、艺术性、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”的重要指示,鼓励师生开展高水平艺术创作,着力打造了《和鸣》《永远的焦裕禄》《敦煌妙染四帧》《大江北上》《使命》等一批紧扣时代脉搏、坚守人民立场、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精品力作。